衛斯理宗歷史



衛斯理宗歷史內容的院訊摘要目錄


  1. 2014年衛斯理中心成立      (381期)
  2. 2010年衛斯理週講座         (333期)
  3. 循理會150週年全文登載     (334期)
  4. 歷史上的約翰.衛斯理連載(319至330期)
  5. 2009衛斯理信仰週特刊  Wesleyan Heritage week(323期)
  6. 分別的人生--紀念前院長戴紹曾       (322期)

  7. l西屯循理會三十年感恩   宮文竹傳道(320期)









預告2014319日【華人衛斯理資料中心】(簡稱【衛斯理中心】),成立感恩禮拜


【衛斯理中心】成立目的:

1.   發揚衛斯理聖潔教義與實踐神學

2.   出版與連接衛斯理宗相關的書籍及期刋

3.   提供衛斯理宗教義研究之資源

時間: 3/20 15:0017:00


登載於院訊381期,20144月第8頁。



l  

 聖光2010年衛斯理週講座

講員: Dr. Howard Snyder

口譯:吳文秋牧師與潘尚智牧師

Dr. Snyder為循理會當代兼具牧養與教學全備之神的僕人。目前為加拿大天道神學院、衛斯理研究特聘教授,1996-2006年於美國肯德基州阿斯伯理神學院擔任宣教學教授,期間並於芝加哥、底特律及巴西的Sao Paulo牧會。Dr. Snyder忠於衛斯理神學精神,著有研究衛斯理神學必讀書籍「奮進的衛斯理與教會更新之模式」,近期並與魯尼恩合著「解讀教會DNA: 發現基督身體的生命密碼—Decoding the Church: Mapping the DNA of Christ’s Body」。

主題:

第一、心靈探索- 走過歷史.循理會年

第二、當代全球宣教神學

霍華德.施耐達博士帶來精湛衛斯理神學精髓及時代性的信息,透過兩位譯者的即席翻譯,讓我們迅速領受、深盼「衛斯理的八個看見」成為今日二十一世紀不可或缺的看見。

時間:31518日。

登載於院訊333期,20103月第3




活生生的見證:循理會150週年 撰文/ Dr. Howard Snyder譯文/ 吳文秋牧師


過去150年,即使世界不斷在改變,循理會的見證仍然是活生生的見證。現在全世界有19個循理會主教,只有四個在北美。普世將近92萬的循理會會員,少於10%住在美國和加拿大。

循理會全世界性的增長,就好像一顆150年的老樹,枝椏繁茂,到處充滿生命的跡象,因為它的根源流長,經過2000年的教會歷史,回溯到聖經的教導,提供了成長所需的養分。

循理會創辦人B. T. Roberts說到循理會的使命,很簡單: 持守聖經標準和傳福音給貧窮的人。所謂 聖經標準指的是聖潔,但是,是在一種特殊意義上的聖潔。他指的是像耶穌,活出基督的心意,行耶穌所行的,聖潔就是在行動和使命上,都不折不扣的像基督。B. T. Roberts一生都以耶穌所行的為標準,來完成他自己的使命。他不斷指出耶穌所說的「主的靈在我的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的人」(路四18)。對他而言,聖經標準的基督教和窮人的福音是重疊的。當我們真正聚焦在耶穌基督,活在祂的靈中,這兩者就合在一起。

回溯循理會歷史,可分為四個時期:

一、啟動時期(1860-1890)

循理會就像衛理宗和其他基督教傳統一樣,是由一個運動開始。從1860年到1890年,會友總數從7603人跳到21161人,幾乎是178%的增長,如果按此比例持續增長,到1960年的百年紀念時,光是北美就會有六萬個會友,全世界會有十萬個會友。

二、分裂時期(1890-1950)

隨著B. T. Roberts的逝世(1893),拒絕為女性按牧(1890)和五旬樂團(Pentecost Bands)的失落,循理會愈趨內向。約翰.衛斯理強調「內在與外在的聖潔」,但此時期的循理會更專注於內部問題,向外窄化為僅為發展某些特殊服飾、娛樂和個人習慣。這樣的消極面的確令人悲哀,但卻也發揮了一個積極功能,就是強化了群體的特殊身份和團隊意識,使你更清楚知道何謂「循理會」。此時期的 律法主義發揮了類似救世軍的制服,和天主教修道習慣的正面作用。海外宣教在此時期昌盛發達,而北美的循理會因人向性,使傳教工作受阻,成長有限。

三、宗派時期(1950-2000)

此時期有兩個主要的特徵:

1.  從共同遵守的規範(特別是有關服飾和娛樂)移轉到個人主義,和大部份是無法界定的「個人確信」;

2.  向美國一般政治保守的福音派靠攏。

今天很少循理會信徒能理解或記得這種轉型,這主要的動力來自二次大戰之後,美國政府對榮民補助,造成經濟起飛,形成郊區中產階級社會,和新興的娛樂科技所帶來的文化衝擊。循理會在此衝擊下,放棄了他們宗派的特色(擦口紅?穿素色衣服?),與其他所謂的福音派無異,也用一般對成功的定義,來取代具有深厚意義的宣教使命,特別是在窮人當中的使命。包括在美國少數族裔中植堂,普世宣教的更新與成長等。最具先知式的最近發展可能就是B. T. Roberts當初所極力鼓吹的女性按立牧職。

四、聯結時期(2000-?)

美國的福音派進入所謂的「後宗派時期」,這種發展根源於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反體制主義,同時與漸增的個人主義,「在地主義」和過去幾十年的物質繁榮有關。很反諷的是,經濟發達後,福音派基督徒的奉獻相對於他們的收入,反而縮減了。教會的奉獻也都用在本地,而不再為了宗派或普世性的用途。這股大潮流也波及循理會,造成宗派架構的瓦解,年議會的重組、更名或合併。美國的循理會變成一個只顧自己堂會的鬆散組織。今天的循理會不再處於啟動、分裂或宗派的時期,而是進入聯結的時期,形成教會與教會、宗派與宗派之間的聯結。這種轉變使人擔憂,但也帶來新機。聯結可以充滿活力,不再受組織限制,有更大的伸縮性,來作有效的領導與領受聖靈的更新。這完全看我們如何鑑古知今,在150年的老樹上,繼續往下扎根,向上結果。


登載於院訊334期,20104月第2頁。





歷史上的約翰.衛斯理  從319期至330期共12次分12個月份,記下每個月份發生的大事記



(1)歴史上的約翰・衛斯理 撰者為學院編輯部 。

約翰.衛斯理是英國聖公會牧師、佈道家,也是基督教神學家。聖光神學院隸屬之循理會就是源於其所創立之循道宗(Methodism)。衛斯理強調聖潔教義,並以福音復興運動進行當時代的社會改革,使基督信仰落實於生活實踐當中。

1714年128衛斯理十歲即離家進入位於倫敦著名的公立學校查德書院,開始正式求學階段。

1736年125衛斯理前往美國喬治亞州傳教,在船上遇到巨大的風浪。他親眼見證到同在船上的德國敬虔主義莫拉維亞弟兄會信徒在驚濤駭浪中,仍舊平安禱告並唱詩讚美神,顯出依靠主的信心,使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登載於院訊319期,20091月第6


(2)歷史上的約翰衛斯理(1703—1791)

1709年29衛斯理父親的牧師館發生火災,六歲的約翰.衛斯理困於火場中,所幸有人即時將他自樓上窗口救出。其母蘇珊娜以「從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摩四11)」來形容約翰,提醒他一生需為主所用。

1727年214榮獲牛津大學林肯學院(Lincoln College of Oxford University)文學碩士(M.A.)學位。

1736年26日-與弟查理斯(Charles Wesley)抵達美國喬治亞州薩凡那(Savannah),向當地印地安人傳福音。查理於半年後即返回英國,約翰繼續留在當地的小教會事奉。

1738年21日-離國二年四個月後,約翰.衛斯理在迪爾(Deal)重新踏上英國的土地。

1742年215日-於布里斯托(Bristol)設立第一個以12人為一組的班會(class), 成為衛理宗早期的一大特色。也是照顧信徒各種需要及牧養其靈命的極有效作法。

1751年219日-與一位倫敦商人的遺孀瑪麗.瓦采爾(Mary(Molley)Vazeille)結婚。

1791年223日-星期三在萊瑟黑德(Leatherhead)的一個家庭聚會中講道,講題為: 「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賽五十五6),這是衛斯理最後講的一篇道。

2月24日-寫信給積極爭取廢除黑奴制度的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這封信成了衛斯理的絕筆。

登載於院訊320期,20092月第2


(3)歷史上的約翰衛斯理(1703—1791)

1726年317衛斯理被任命為牛津大學林肯學院(Lincoln College)研究員(Fellow,教學職責: 作正教授之前的稱呼)

1784年39衛斯理認為「某種程度的獨立」時機已成熟,遂制訂發表宣言書(Deed of Declaration),選出百人議會掌管會社事宜,並在衛斯理過世後繼續領導循道宗,當時英國已有三百餘間循道宗教會。

1791年32日-星期三,衛斯理以87歲高齡逝世於倫敦的家中,這位一生追隨上帝、盡忠事主的僕人臨終前重複地說: 「最美妙之事就是上帝的同在。」其遺體遵照衛斯理的吩咐安置於城市路禮拜堂(City Road Chapel)。因欲追悼者眾,為避免群眾擁擠造成危險,於39日清晨稍然安葬於禮拜堂後院。

登載於院訊321期,20093月第3


(4)歷史上的約翰衛斯理(1703—1791)

1739年42衛斯理受到英國復興家喬治懷特腓特(George Whitefield)的影響,在布里斯托(Bristot)第一次舉行露天講道,這與聖公會的傳統有所違背,但他認為這是上帝呼召託付給他的重大使命,一生中不斷地持續公開佈道達52年之久。

1777年421衛斯理為位於皇家路(Royal Row現為城市路 City Road)的新禮拜堂(‘Wesley Chapel’)立下基石。

登載於院訊322期,20094月第3


(5)歷史上的約翰衛斯理(1703—1791)

1738年51約翰.衛斯理與摩拉維亞(Moravian)教徒彼得.波勒爾(Peter Bohler)一起組織了費達巷會社(Fetter Lane Religious Society)

1738年524這日堪稱為約翰.衛斯理生命的轉捩點。在倫敦市艾德門街(Aldersgate Street)附近會社的聚會中,他經歷了他的「皈依(conversion)」。他在日記中描述著 : 「當晚我不情願地走入艾德門街的會社中,有一個人正在宣讀路德為羅馬書所寫的序言。近八點四十五分時,當他描述起上帝透過人因著信仰基督所產生對其內心的轉變時,我感到心中有一股異常的溫熱感。我覺得我的的確確地相信著基督,基督是唯一的救贖; 我得到罪已被祂除去的確據,縱使如我之罪孽也是如此,祂且救我脫離了罪與死亡的律。」

登載於院訊323期,20095月第3


(6)歷史上的約翰衛斯理(1703—1791)

1703年617約翰.衛斯理生於英國北部林肯群的厄普衛司(Epworth). 是聖公會牧師撒母耳(Samuel).衛斯理及蘇姍娜 (Susanna) .衛斯理十九位子女中的第十五個孩子。

1720年624日-衛斯理就讀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基督教會學院(Christ Churcg College)

1748年624日-衛斯理在開辦金斯伍德(Kingswood)學校,教育當地錫礦工的子女。

1751年61日-衛斯理辭退牛津林肯學院研究員。

登載於院訊324期,20096月第3


(7)歷史上的約翰衛斯理(1703—1791)

1742年723約翰.衛斯理的母親蘇姍娜.衛斯理(Susanna Wesley)過世。蘇姍娜是位敬虔的婦人,對衛斯理兄弟有很大的影響。她最後的遺言是: 「孩子們!很快地我就將被釋放,向上帝唱讚美的詩篇」約翰將她葬在倫敦的邦丘原墓園(Bunhill Fields Cemetery)

登載於院訊325期,20097月第2


(8)歷史上的約翰衛斯理(1703—1791)

1727年817被指派為擔任埃普沃斯(Epworth)教區長的父親之助理牧師。

1747年827第一次訪問愛爾蘭。

1769年84差遣第一批兩位循道宗的巡迴佈道牧師至美國服事。

登載於院訊326期,20098月第2


(9)歷史上的約翰衛斯理(1703—1791)

1725年919衛斯理由英國聖公會主教保特爾(Potter)按立為聖公會的會吏(deacon具牧職)

1728年922衛斯理在牛津正式被按立為聖公會牧師。

1784年91日-衛斯理在布里斯陀為新獨立的美國事工之需,按立了理察.華庫(Richard Whatcoat)和湯瑪士.瓦西(Thomas Vasey)等兩位傳道人為會吏。第二天又按立他們兩人為長老,以便差他們至美國循道宗教會主持聖禮。此外六衛斯理又按立湯瑪士.科克(Thomas Coke)牧師為美國循道宗監督。

登載於院訊327期,20099月第4


(10)歷史上的約翰衛斯理(1703—1791)

1735年1014約翰及其弟查爾斯.衛斯理乘搭希盟斯號前往美洲宣教。

1743年1020衛斯理於斯伯利(Wednesbury)傳福音時遭到暴徒攻擊。

1781年107日-衛斯理的妻子瑪麗.瓦采爾(Mary (Molley)Vazeille)逝於新堡(New castle)

1790年106日-衛斯理在英國索塞克斯郡(Stresses)的溫徹爾希(Winchelsea)墳場的一棵白楊樹底下進行最後一次露天佈道。

登載於院訊328期,200910月第2


(11)歷史上的約翰衛斯理(1703—1791)

1729年1122約翰.衛斯理復職,擔任林肯學院研究員職務,並再次成為聖潔會(Holy Club)的領袖。

1739年1111衛斯理在其新設倫敦總部-鑄造場聚會所(Foundery Chapel),進行第一次講道。

1778年11 1日-衛斯理於倫敦開設新教堂。

登載於院訊329期,200911月第3


(12)歷史上的約翰衛斯理(1703—1791)

1737年1222約翰.衛斯理在不順遂的美洲佈道之旅後,搭上撒母耳號(TheSamuel)潛離返英。

1742年1220衛斯理為位於萊因河上新堡(Newcastle-upon-Tyne)的孤兒院舉行墊基禮。


歷史上的約翰.衛斯理已刊畢,全文可至聖光網站查閱。

登載於院訊330期,200912月第4



l   衛斯理信仰週系列之1

上帝的聖潔江河  撰者: Dr. Kevin Mannoia

經文取自以西結書47: 1-12   


以西結書47章中有一條河,是天父聖潔的河流。任何河流都有三個特性: 一直在動,總是轉變,並賦予生命。河流必須是會動的活水滿不動的河就不成河,僅僅是個被限制的窪地。上帝聖潔河流正是有動力、永遠更新的; 河流的河道總是在變,上帝聖潔河流也改變所經之處的景觀; 河流帶來生命,如北非衛星空照圖顯示尼羅河為沙漠帶來綠色一般,上帝神聖又聖潔河流帶來生命。這條河從殿的門檻下流出來,起源於上帝的心意。聖潔不是從教會同工會發出,教會歷史中,也沒有任何一個組織或會議使聖潔出現; 聖潔不會從一本書,或是由神學教授產生。聖潔是上帝心意或屬性的描述,而非上帝對你或為你了什麼。這條河的根源是上帝的心,從祂流出來對萬物的愛,正如今天所唱查理斯衛斯理的詩歌所述,是一個自上帝心意所產生的奇異之愛。

……全文見院訊。

登載於院訊323期,20095月第23



l   2009衛斯理信仰週特刊  Wesleyan Heritage week

中華循理會聖光神學院自創立以來,即依循衛斯理宗福音派神學立場辦校,堅信聖經真理,持守聖潔教義的教導與實踐,為上帝的國度栽培合祂心意的僕人領袖,與基督的眾肢體一同遍傳福音。因傳承約翰衛斯理信仰,並竭力確保其精神落實於現今世代中為本院的使命,遂於四月20-25日舉行今年度的衛斯理信仰週衛斯理信仰週系列聚會與講座:

聖光是本著衛斯理信仰創立的神學院,與阿硃砂太平洋大學以及艾斯伯利神學院有相同的創校根基,這使我們成為一家人。認識我們傳承的背景與傳統,幫助我們走下一步。我是義大利人,義大利賽車手總把後視鏡拿掉,因為後面有什麼不重要,單單往前看,這正是早期我在教會服事的寫照。當年紀漸長,才開始學習到未來及生命是從所繼承的一切而來的,對過去傳統的認同塑造了我的影響力; 我知道我是誰、從那裡來,就可知未來我將成為怎樣的領導者。因此我鼓勵大家擁抱我們的信仰傳承,讓它成為你思考的一部份,充滿你屬靈的旅程中,這會使你生命的根深扎並長出美好的果子。很高興周院長在聖光舉辦衛斯理信仰傳承週,也是我的榮幸可以參與這個有意義的聚會。

撰者為: 循理會前北美監督Dr. Kevin Mannoia


衛斯理信仰週系列聚會與講座

4/20(一)主理課間崇拜/ 講題: 上帝的聖潔江河

Dr. Kevin Mannoia

現任聖光姊妹校美國阿硃砂太平洋大學(Azusa Pacific University)教牧學教授並兼任校牧,曾任循理會北美監督及美國福音派聯盟(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主席。

登載於院訊323期,20095月首頁


4/20(一)主講教牧講座/ 主題: 教會的整體營造與發展

Dr. Ilene Smith- Bezjian

美國阿硃砂太平洋大學商學院院長


4/22(三)主理禱告會/ 主題: 基督教中華循理會歷史現況與事工

殷福鴻牧師

為基督教中華循理會年議會會長、循理會莒光會主牧及聖光兼任教師


4/23(四)專題分享/ 主題: 聖潔

        夜間崇拜/ 講題: 靈命長進

王守仁博士

為前美國艾斯伯利神學院(Asbury Seminary)新約教授、聖光客座教授

登載於院訊323期,20095月第2




分別的人生(Living to Make a Difference) 撰文: 戴繼宗牧師


聖光神學院前任院長戴紹曾(James H. Taylor III)博士三月二十日於香港安息主懷,享年七十九歲。

戴紹曾牧為循理會宣教士,也是聖光神學院創辦人戴永冕牧師(James H. TaylorII)之子,於1959-1970年其間擔任聖光院長。戴院長繼承其曾祖父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之志,致力於宣教福音事工,終其一生盡忠事主,樹立神國工人的榜樣,影響並造就了許許多多的傳道人及福音機構。


登載於院訊322期,20094月第5



l   西屯循理會三十年感恩   宮文竹傳道(研究部第十八屆)

登載於院訊320期,20092月第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