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作主工人應有的認知
一、工人極其缺乏
   「這事以後,主又設立七十個人,差遣他們兩個兩
個的,在他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就對他
們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
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耶穌設立十二使徒
後,又差派了七十個工人,兩個兩個的到各城各地去,
「兩個兩個」除了旅途中有伴可相互照應,也如申19:
15,起碼要有兩個人才能為他們遇到的事作見證。初代
教會遵循這模式,彼得和約翰一組(徒8:14)猶大和西
拉一組(徒15:32)保羅和西拉一組(徒15:40)。「
七十個人」有抄本寫「七十二個人」,為何耶穌要差派
這麼多人出去?因為「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
從耶穌時代至今兩千年來,一直有工人荒問題,既然要
收的莊稼是「他的莊稼」,為何工人仍然缺乏?除了要 收的莊稼多,上帝也要我們學習一件事,找工人不像公 司在找職員。
二、工作備極艱辛
   「你們去罷,我差你們出去,如同羊羔進入狼群。 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不要帶鞋;在路上也不要問 人的安」,太10:6 「如同羊進入狼群」。老羊進入狼
群或許還有點經驗,羊羔進入狼群可太危險了。耶穌說 「你們去罷」像不像日本神風特攻隊隊長對年輕飛行員 說「Go!你們去罷!」,沒那麼悲慘啦!約90A.D.,有
兩位拉比對話,Hadrian對R. Jehoshua說:「一隻羊( 以色列國)能處在七十隻狼(列國)中間實在偉大」, Jehoshua回答說「偉大的是牧羊人(上帝),是他在照
顧羊、拯救羊,並且在羊面前擊敗狼群」,但過程還是 蠻艱辛的。接著耶穌提出「四不原則」:「不要帶錢囊 」若帶錢囊,心會在金錢上(參太6:21),「不要帶口
袋」、「不要帶旅行袋」,不帶還好,若一帶旅行袋保 證一堆不需要的東西都會塞進去,「不要帶鞋」,猶太 人穿的是一種有帶子的涼鞋皮製的,有些還會加一層木
質鞋底,十分耐穿,何必多帶鞋呢?「在路上也不要問 人的安」,當時猶太人問安很花時間,如:你家族有多 少男丁?你家族有那些什麼仇人?這樣寒喧起來許多事
情都可停下來,而耽誤了要事。因工人少,工作又艱難 ,所以更要講求效率。
貳、作主工人當持的態度
一、時常祝福他人
   「無論進那一家,先 要說:願這一家平安,那 裡若有當得平安的人,你 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 裡」,作主工人應表現出 正面態度。「無論進哪一 家,先要說:願這一家平 安」,這是猶太人問安的 話,如路24:36或士19: 20。祝福人平安很重要, 因「平安」與耶穌的「 救恩」相連結(參約14: 27,徒10:27)。當我們祝福人時,祝福的話會產生力 量,如同聖靈的力量臨到人身上那樣,「那裡若有當得 平安的人,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當得平 安的人」原文作「平安之子」 ,「平安之子」有兩個意思:(1)配得平安的人(a man worthy of peace)聖新「那裡若有配得平安的人,你們 的平安就必臨到他」。(2)愛好和平的人(a peaceable
person)現中「如果那裡有喜愛和平的人,你們所求的 平安就歸他」。猶太人習俗,凡從田間經過看到收割莊 稼的人,一定要向他們問安祝福(得2:4)。
二、隨處滿意現狀
   「不要從這家搬到那家。無論進那一城,人若接待 你們,給你們擺上什麼,你們就吃什麼」。為何「不要 從這家搬到那家」,多探訪幾家不是很好嗎?有兩種說
法:(1)避免浪費時間,如同在路上不要向人問安,(2)不 可冀望從工作中得著好處,尋求更舒適的住所。若從v8 看(2)較佳。

參、作主工人可得的報償
一、領受屬靈福份
   「不然就歸與你們了」。有些人不配得平安,因他 們不是「平安之子」,不愛好和平,他們可能拒絕或羞 辱耶穌門徒,但沒關係,彼前 4:14「你們若為基督的
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因為上帝榮耀的靈常在你們身上 」,若有人拒絕基督的平安,那平安福分就歸與我們。
二、得享物質供應
   「你們要住在那家,吃喝他們所供給的,因為工人 得工價是應當的」。「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這觀念在 新約除福音書外,另見林前9:14、加6:6和提前5:18。
   耶穌是個「田園詩人」,他先以農業和畜牧說明作 主工人應有的認知:很少的農夫去收割一望無際的麥田 ,體力弱小的羊羔要對抗兇猛的狼群,他以「少」跟「
廣大」,「弱」跟「強悍」的對比,突顯作主工人的艱 難。雖然如此,在上工場時仍應抱著祝福與知足的心, 不可因工作艱難而失去樂觀積極的態度,如此我們將在
屬靈和物質上得到報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