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專任教授/陳嘉式牧師

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珍珠丟在豬前,恐怕它(豬)踐踏了珍珠,(狗)轉過來咬你。       (馬太福音七章6節)

  耶穌有時也用猶太文學的特別詞句,交錯配例句(chiastic saying)的方法來說明一些事理。這種詞句的特色,通常由四個句子組成,但詞句的用意是在第一句搭配第四句;第二句搭配第三句。若把這句轉成我們的說法,全句的意思是說:不要把聖物給狗,牠會轉過來咬你;不要把真珠丟在豬前,恐怕牠踐踏了真珠。

  這一個短喻的特色,就是以日常生活常遇到的瑣事,狗咬、豬踏來和尊貴的事物,聖物、珍珠的關係做對比。以狗的不知聖物之神聖可敬,和豬的不知珍珠之價值而提醒人,不要勉強的要求那些不知好歹的人接受好
的事務,因為這些人可能會隨意或任意的,甚至是無知地破壞了好的事務。從這樣的句子裡,我們發現耶穌對某些無法了解他心意的人,或者那些無法被好的、善良的事務感動的人,感到相當的失望。他不但不想浪費時
間去說服他們,也提醒門徒不要去理會這些人。他對這些人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

  從這一句話,我們發現耶穌處世態度的另一面是,要傳達理念或找人共同做事時,應當先選擇一些較容易溝通的對象,或者尋找那些可以互相欣賞、互相珍惜、互相接受,價直觀相同的人來同事。並且要用自己有限
的精力與時間去做一些有可能成功的事,或者可能有結果的事。有一些人實在完全無法和人溝通,或者兩者的價直觀相差太大而根本無法達成共識,遇到這種情形就不必勉強去要求同工、同行。沒有共識同行的基礎,勉
強湊合在一起,終究將無任何善果可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