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部第十三屈畢業生


  本次第十三屆研究部畢業生總共有十一位同學,其中有兩位是來自韓國的同學朴寅午、金順美同學;有一位來自緬甸的華僑郭保才同學;來自香港的劉志剛同學;還有來自馬來西亞的華僑俞禮誠同學,另有六位是台灣土生土長的李冠雄同學、宋瑞瓔同學、顏秀錦同學、蔡耀慶同學、楊燕姬同學及吳定達同學。
  面對即將步出校門,同學的心裡大多是百感交集。有感恩、有期待,亦有滿足的成就感。今藉著院訊的傳遞,盼望能表達他們心中對上帝誠摯的回應及師長辛勤栽培的感謝之意!!                        ◎萬蘭英/報導

俞禮誠同學:
  學院部畢業後直接升上研究部就讀,一面牧會,一面就學;感覺上相當辛苦。如今回想起來,常想到挑燈夜戰寫報告的情景,但這經驗實在非常寶貴,我非常感謝師長殷切教導,讓我體會到辛苦學習及提升靈命的成長。畢業後我仍繼續在信義會小港教會服事。


吳定達同學:
  五年前,神感動我---祂讓我看到服事神在永恆生命中的價值;因此毅然放下手中的工作進入聖光接受裝備。在就學期間,上帝讓我經歷到祂奇妙的帶領及祂的信實,更有祂為我預備的豐盛人生。畢業後將至前鎮區草衙救恩會牧會。

 


劉至剛同學:
  自香港來台後,我在機械公司工作了六年,得到神的呼召,進入聖光神學院就讀。這三年中,讓我在「神學」的專業上有所學習;加上學院強調「領導力」的訓練,見到學院同工團隊很好的示範,使我在領導方面更有信心。畢業之後,我將奉總會差派至台南開拓教會

 

朴寅午、金順美夫婦:
  我們兩個人當初來台灣的目的,是為了去中國宣教做有效的裝備,就是語言的操練與多學習華人的文化。在此三年的時間中我們學習了不少台灣文化,尤其在語言上有很多的進步。當然我們兩個人在學習的過程是很幸苦的。感謝 神在二年級的時候,祂賜給我們一個寶貝的兒子,使我們的心非常卻歡喜。雖然我們因著孩子沒有足夠時間來預備課業及讀書,但是我們經歷到神的
帶領和神恩典夠我們用的信心。畢業後呢…我們將先回韓國,再進修一些課程,之後我們將到大陸去宣教。請為我們更進一步的裝備來禱告。

蔡耀慶同學:
  回想當年九二一大地震,令我經歷了人生中極度的震撼及恐慌,上帝以慈愛的雙手引導我來到聖光。雖然當時我對神學感到陌生,但在這幾年聖光給予學生以「神學」作基礎,並強調「實踐」及「實用性」之下,使我裝備齊全;將來將在音樂、傳播、藝術…方面全力發揮「創意事奉」。

李冠雄同學:
  當主的呼召臨到我、在時候滿足時及家人全力支持下;我於六年前進入聖光接受裝備。在就學期間,除了專心課業外,並擔任學生會副會長、會長,使我學習如何與同工配搭及領導。除此之外,在寒、暑假期間參與短宣,讓我在宣教事工上有許多學習。畢業後將在循理會莒光教會配搭服事,協助教會走進社區及推動宣教事工。

顏秀錦同學:
  六年前我在教會擔任行政同工時,發覺自己在聖經及傳福音的裝備上不夠齊備,專心祈求後, 神呼召我接受神學裝備。就學期間,使我深深體會在靈命的操練及生命的流露與聖經的研究及服事的品質上是一體兩面同樣重要的。感謝 神,藉著聖光鍛鍊我成為一個可以被 神使用的器皿;盼望今後在服事的道路上緊緊跟隨主,不離開神的心意。

楊燕姬同學:
  六年前 神的呼召催逼我,使我不得不降服於祂的恩召中,放下工作進入神學院,接受裝備。在這不算短的日子裡,感謝神,祂的恩典夠我用,學習的路徑皆脂油!祂的訓練、煉淨我,讓我的爭戰得勝!未來將回應神的帶領,至高雄聖教會服事。

 

宋瑞瓔同學:
  學院部畢業後因感所學仍然不足,因此申請直升研究部。在學期間深感神學、服事、生活三者必須合一才能有生命的事奉--榮神益人。更讓我體會到過聖潔的生活的重要,並時時以禱告托住服事;按著正意分解神的道,有智慧引領人歸主是何等重要;畢業在即,求主賞賜我永不冷淡的愛心。畢業後服事於浸信會文化堂。

郭保才同學:
  我於十八年前自緬甸來到台灣聖光就讀學院部,畢業後立即投入泰國宣教工作。在工場服事中一旦覺得自己裝備不足時,我就再次回到學院進修,其中曾進修聖工碩士班;此次在忙碌中修畢道碩,希望接受完整的神學裝備後,完成緬甸的宣教異象。在此就學期間,我學會更認識 神(理清神學);更認識人(與人相處)及更認識自己(只不過是人)。畢業後將回到緬甸開辦中文學校、宣教事工並開拓教會及社會福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