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志牧師 (左營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感謝神的恩典,給我這個機會,跟大家一起敬拜,願神悅納。我要藉尼希米記2:17-20,以「我們一起來建造」為題,跟各位分享個人牧會過程中,動員會友事奉的經驗。尼希米記是一卷信息相當豐富的聖經,無論教會建造或社區事工,都能夠從中獲得啟發。因此,是傳道人不能不讀的聖經。

  根據聖經記載,主前五八六年猶太民族正式亡國,百姓受擄到巴比倫。主前五三八年所羅巴伯與耶書亞,帶領首批百姓返國並重建聖殿。38年後以斯拉帶領第二批百姓回國,完成聖殿修飾與教導宗教生活的任務。主
前四四五年仍留波斯宮中擔任酒政的尼希米,從鄉親口中得知故鄉的百姓,因為沒有城牆保護而遭受凌辱,乃悲痛萬分,一心想返國修建。

  後來得到國王恩准,終於如願以償。當回到耶路撒冷之後,首先勘查現場,接著傳遞異象,得著百姓熱烈迴響,立即進行組織、分派工作,並動工修建。然而當工程啟動之後,有敵對勢力前來攻擊。尼希米堅定不移
,一面祈求神的幫助,一面鼓勵百姓切勿灰心。並採取防範措施,結果僅僅五十二天,便宣佈大功告成,尼希米的領導長才可見一斑。

  尼希米的作為,尤其領導特質,正是今日傳道人必備的條件。當今部份增長的教會,傳道人確實做到了。但是多半停滯、衰微的教會,卻無能為力。因為傳道人沒有藍圖、欠缺異象、不能傳遞、不善領導。一切依從
長執決定,事工只求蕭規曹隨、奉行公事。教會傳統懶得改變,個人威權不去挑戰,只求相安無事,以免自討苦吃。果真如此,不僅是教會的不幸,也是傳道人的悲哀。

  有一則笑話稱:某位傳道人新到任,某次聚會結束前,邀請長老帶領結束禱告,該長老竟向牧師提出抗議:付薪水請你是包括禱告的。無論此事是否屬實,都具有啟發性,即提醒我們思考:傳道人的角色與定位,是
有異象的領袖?還是聽命於人的服務員?華理克牧師在「直奔標竿」一書上面特別提到「傳道人應放棄事工權,信徒應放棄領導權」。這句話正好點出當今教會的盲點。

  因為當今許多教會,長老、執事,誤將自己當董、理事。因此,只負責開會作決策,然後將事工交給傳道人執行。甚至以民意代表自居,專門監督牧者的工作,牧師淪落成為受僱於人的從業人員。事實上健康的教會
、成功的傳道人,應像尼希米一樣,尋求異象、建構藍圖、傳遞異象、建立組織、擬定策略,然後朝著目標全力以赴。同時要倚靠神克服困難,並鼓勵群眾、安定人心,共同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

  接著分享左營教會,建立並帶領事奉團隊的經驗。左營教會7年的時間,主日禮拜從125人增長到231人,增長因素之一即:大力動員參與服事。如以主日禮拜人數為基準,參與服事人數的比例,七年之間從30%增長到超過70%。正如第一個團隊:左營國中得勝者。成立已逾七年,同工保持18∼20人。第二個團隊:快樂週末兒童營,成立五年來,同工維持45人。

  第三個團隊:聖家族關懷網。包括長老、執事與弟兄姊妹,六年來經常維持在50人。第四個團隊:特殊關懷探訪隊。四年來維持26人。另外,將教會事工分為十四個部門,三十五個事奉團隊。如:禮拜招待團隊,目
前有120 多人。由於以上諸多團隊參與事奉,因此教會增長、充滿朝氣。接著要根據個人經驗,分享以下有關動員秘訣:

  第一點:教會異象要明確。信徒通常願意為異象而委身,異象越清楚,越容易喚起委身。第二點:組織架構要清楚。組機架構清楚之後,無論發展多少事工,事工定位、支援搭配、連結系統,都能有條不紊。第三點
:提供服事的機會。這是非常基本的概念,因為若缺乏機會,就沒有人能事奉。第四點:重視理念的傳遞。傳遞理念的目的,就是要讓跟著你事奉的同工,理念上也能跟你同步。第五點:重視培育與訓練。光有服事的熱
忱是不夠的,還需要裝備與訓練,以具備服事的智慧與技巧。

  然而光會做事還是不夠,同時也要學會作人。因此,接下來再分享兩點,跟作人有關的道理。第一點:拿捏待人之道。同工之間,優點要欣賞、缺點要包容。優點公開讚賞,缺點私下提醒,千萬不要讓同工難堪或受
傷。第二點:把握律己之方。當要求同工之前,應先嚴格要求自己。包括:事奉領域要專業、凡事充分作準備、務必要以身作則。同時:辦事讓人放心、為人堪受尊敬、信仰成為楷模,如此必能形成領導權柄。

  各位牧長同工們!不管現在或將來,相信在座都是教會的領袖。切記!不要成為受僱於人、聽命於人的執行幹事或服務人員,應該像尼希米一樣,成為真正的屬靈領袖。今天台灣還有許多教會景象荒涼,正如耶路撒
冷城牆破損一般。也許缺少屬靈領袖,因此,沒人為異象而委身。導致傳道人單打獨鬥、不僅疲憊不堪,同時工作難有果效。

  求神憐憫我們!在台灣教會界,特別在聖光神學院,興起更多的尼希米,領受使命、傳遞異象、撼動人心,感動更多基督徒,在這個世代,一同站起來呼應說:來吧!我們一起來建造。願上帝賜福大家!